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疫情当下,在线教育成了许多人上课培训的主要方式。但上课的老师是否有资质呢?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教育部多次发文整治教育机构培训乱象,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无人员进行线上授课的问题,依然是行业常态。
教师很“强大” 资质“躲猫猫”
“700人研发团队”“超300人毕业于清华北大”,打开高思教育官网,首页的宣传标语引人注目。教师专区的一些师资简介更是十分“华丽”:“知名大学毕业”“国家公派研究生”……

↑高思教育官网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宣传策略,在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官网上十分常见。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和《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并接受社会监督;培训机构应将教师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及培训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那么,这些所谓的“名师”是否如宣传的那样光鲜呢?记者发现,只要仔细观察,很快会发现藏着“猫腻”。
高思教育的官网并未将教师的资格证公示在显著位置,而是放在课程中心的教师详情里。前几位教师还有教师资格证及编号。但只要继续下翻几页,剩下的教师便只留了毕业院校等信息。 同样,在学为贵教育官网,师资仅有教育背景信息等简单介绍,无教师资格情况公示;在新东方官网上,虽前排多数教师都有教师资格证和编号公示,但下翻后,同样出现类似问题。

↑高思教育只留教师毕业院校等信息

↑学为贵教师也无师资公示

↑新东方部分教师介绍中无教师资质公示
记者在多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官网查询发现,师资“前有后无”,表述含糊不清打擦边球的情况十分常见,而对记者提出的质疑,一些机构也有说辞。
高思教育答复记者采访称:“稍后查询反馈一下。”新东方方面则回复称:“可能是后台还没有上传上去。”学为贵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老师肯定都是有教师资格证的,您查询的这个网站信息不全,在另一个网站有详细信息介绍。”但记者查询发现,在另一个“详细”的网站也没有相关资质公示。
公示信息并不靠谱,刚毕业没教资也能入职
那么,已经公示的师资信息,又是否靠谱呢?
记者在“新东方在线”官网上看到,一名为“初二英语暑假班【人教版】(三期)”课程授课,声称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教师介绍中,教师资格证的编号只有8位数字,在“新东方”官网高中教师查询中,一位声称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介绍里,教师资格证编号只有13位,皆不符合正规的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17位的规则。

↑“新东方在线”某教师资格证编号只有8位

↑新东方某教师资格证编号只有13位
为何这些师资编号如此“特别”?
5月6日,记者致电新东方在线询问相关原因,得到答复称会有专人回电答复,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相关回复。5月15日,记者再次查询该名“新东方在线”初二英语教师资质时发现,编号已补充至17位。

↑记者在5月15日再次查询时,“新东方在线”某教师的8位资格证编号被补充至17位
那么,无证人员进入教培机构的门槛到底有多低?
记者暗访多家在线教培机构,申请面试均没有被问及有无教师资格证。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类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
在对记者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岗的“面试”时,高思教育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没有硬性规定说入职要有教师资格证。“只需通过两轮试讲面试便可入职,每轮面试仅需线上录制一道学科试题试讲视频。”

↑高思教育相关负责人与记者交流截图
另一家知名教培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刚毕业没有教资也可入职,面试顺利的话三周就可以正式上课;大桥英语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统一教材”做好功课,讲课就没问题。一位在在线教育机构兼职多年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像他这种“兼职教师”十分常见,“只需会说普通话,通过面试和培训,即可上岗。”
教培机构亟须拧干“水分”
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并没有把教师资质问题作为基本门槛,教师资格证的查询方法并不为太多人所熟知。记者多次尝试在中国教师资格网进行有关师资编号的真伪查证,但均需再输入教师身份证件号码才能进行。仅用于教师本人认证服务的查询方式,也给了许多教培机构以假乱真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培训机构对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躲躲闪闪。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于艳新表示,教师行业是一个高标准的行业,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对孩子来说,除了学知识,还有习惯养成。如果一开始路子走歪了,后面想改就难了。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认为,教培机构本身对教师聘用审查不严,其次在对外宣传的时候,“为了能使教师队伍更强大,或者更具备吸引力和实力,有时也会做出一些易产生误解或者虚假的宣传,资料也容易造假。”芦云坦言,“实际上作为家长来讲是没有办法去查证的,所以最后才发现提供的培训和宣传的内容大相径庭。”
对此,芦云建议,学生家长首先要主动要求机构提供教师资格证书。其次应适当考察一下机构宣传是否与实际相符,此外还可以采取预付费试听的办法检验课程效果。
“在确立服务培训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签订合同。”芦云表示,最好将教师资格和教师从业经历相关条款加入合同当中。 “学科老师具有教师资格证,是对培训机构开展学科培训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最基本要求都达不到,那么其培训教学质量根本无从保证。”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教师资格证是教师职业的唯一合法证明,也是进入教师队伍的必备证书,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陈音江认为,针对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教师无证上课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监管职责,一旦发现存在教师无证上课等违法违规问题,应予以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同时将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切实维护好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冯松龄 参与采写:赵为德)
?处暑过后,气温逐步下降。和气温一起降下来的,还有校外培训的“热”。培训热的下降,缘于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双减”政策落地,培训机构纷纷调整,线下转线上、周末转周中……面对这样的辅导班,家长会如何选择?是继续“鸡娃”还是让孩子快乐成长?8月24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周五晚上或成外培高峰期
对这个新政,39岁的太原市民赵女士期盼已久。但随着政策的出台,她的心情却像坐过山车一样,从最开始的兴奋,变成和身边家长沟通后的焦虑。
“课外班的‘内卷’终于能消停一会儿,孩子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但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不加把劲儿,会不会跟不上,是赵女士最担心的。
与母亲赵女士的焦虑不同,12岁的萌萌,只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说起以往的暑假,萌萌用了“忙碌”两个字,每天上午上舞蹈课,下午和晚上上英语和数学课。这个假期,因为“双减”政策,学科类的培训课暂时都停了,“享受了难得的休息,听说之后作业也会减少。”
“孩子不是学霸,现在到了初中,课程也越来越难。”张女士担心的是,不趁着暑假补补文化课,怕孩子学习跟不上。
孩子正上初中的周先生,也有同样的担忧。今年三四月份,周先生就给自己初二的孩子预约了学而思的学科类培训班。在“双减”政策公布前,孩子暑期的培训课正好上完。“是孩子主动要求上培训班的,原想着上完课,8月份彻底放松,就能出去旅游。”没想到疫情卷土重来,不能出游了,孩子感叹过了个“假暑假”。
前两天,周先生收到教培老师的短信,他给孩子订的数学培训班,被告知调整到了“周中”,同时也支持线上授课。“我是支持‘双减’的,但现在升学压力比较大,孩子偏弱的学科还是要补课提升。”周先生说,周一到周四,孩子完成学校作业后再去上培训班不现实,“要上课,只能进行线上培训。”
此外,周先生还计划着,周五晚上在家附近给孩子报一个线下英语培训班。他预测,周末不能进行学科类培训,很多家长应该会像他一样,将孩子学科类的培训,放到周五晚上。
不过他也有新的担心,如果是在家上线上培训课,如何让孩子自律地使用电子产品?
在80后的二孩妈妈邓女士看来,“双减”政策的公布,也许能促使家长变得更优秀。“周末不能去外面培训,有的家长会选择自己在家教孩子,倒逼家长去学习、去成长。”
此外,也有家长表示,“一对一”家教将提上计划单,“虽然贵一点,但孩子学习不能掉下去。”更有家长们约起来,各自使出看家本领,集中培训孩子们。
教培机构寻求变革
随着“双减”政策的公布,变革的话题充斥着教培行业,一些学科类培训学校开始调整自己的主攻方向。
8月14日,新东方太原学校致家长和同学们一封信,信中表示,决定秋季法定节假日、周末及寒暑假,将不再开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至初中)学科类课程。仅在周中开设部分课程,供有需要的家长及学员选择。调整之后,小学课程为周中线下面授;初中课程,由原本的每周2小时,升级为每周3小时,包括2小时的线上授课和1小时周末线下自习托管。同时,还开设了一对一定制课程,周中上课。
不少家长收到相关的调课通知,原本安排在周末的培训班,移到了周一到周五晚上上课,有“在线小班”和“线下面授”两种模式。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面对转向的东风,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猿辅导等头部教培机构,纷纷调整船帆。素质教育赛道“很热闹”,猿辅导推出主打STEAM科学教育的新品牌“南瓜科学”,宣布转型素质教育;好未来在大幅度增加素质教育、校外托管、教育咨询服务等业务……
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培训机构也在下功夫,周先生近期就收到了暑假班老师发来的消息,为了更好和规范地提供服务,学而思正式启动企业微信,个人微信会逐步关停,说是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面对新形势,有的教培机构会根据家长的需求,对课程进行了整合优化。乐学太原康大分校便针对家长周五上课的需求,推出了周五的线下专属小班课,每个班最多8人。
在教培行业工作6年的张女士,感受到了这一波“变”。“‘双减’政策的公布,确实对行业影响挺大。”张女士表示,要正视现实,拥抱政策,积极面对。
地下团课能否刹住?
省城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齐女士自认为是理性育儿,孩子在班级里基本处于10名左右,热爱阅读,兴趣广泛,让齐女士也颇感欣慰。但二年级开学时,班上相熟的家长邀她参加“团课”,找的是一位原奥数机构名师,自己成立了工作室单干,在自己家里上课,每周一次。
齐女士在“团课妈妈群”的引导下,先后报了奥数提升班、原版精读班、大语文班,都是团课的形式,上课地点也五花八门,有在老师家里,也有在临时租用的会议室里。
“双减”政策公布后,齐女士在几个团课群里,看到家长们正和老师一起,七嘴八舌想各种“对策”。
有的认为地下团课本来就是属于“灰色地带”,也不会受此次“双减”政策多大的影响。更有人认为,地下团课这种灵活隐秘的上课方式,将会受到想持续学习的家长欢迎。但也有人认为,针对团课的规范监管措施肯定会配套出台,“比如对提供场地方进行限制,或者鼓励举报等,毕竟纸包不住火,这么多学生每周固定时间到一个地方上课,周围总会有人发现的。”
家长盼望正规优质的免费网课
“现在各种机构网课太多了,一天到晚推销课程,非常让人反感。”家长刘女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她给孩子报过几个网课,广告里都说是“名师亲授”,但老师的水平很一般,而且客服经常电话轰炸,整天让她转发海报到朋友圈拉新客,让刘女士很是头疼,“这不是在做教育,就是在做生意啊!”
“双减”政策出台后,刘女士对其中“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充满期待。在她看来,周中的线下课程由于时间太紧张,肯定是不会考虑了,“我希望能有正规、优质的免费网课,真正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资源。
根据“双减”政策规定,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其实,“双减”背景之下,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作为教育部建设的权威学习平台,很快吸引了家长和学生的注意,上线人数甚至超过了疫情期间。平台上线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主要学科课程学习资源。平台上的资源,主要以视频的形势推出,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势,内容分课程学习和专题教育。课程学习包括具体学科的学习,其中中学课程时常为20-25分钟、小学课程时常为15-20分钟。
?一、在线教育发展背景及现状
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或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现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与网络培训概念相似。近年来,随着居民教育支出增多以及互联网普及率增长,在线教育快速发展,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565.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133.6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0年,疫情导致线下学习活动受限,在此情况下,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在线教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对传统教育起到了极大的补充作用。各大中小学、高校以及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将线下课程纷纷转向线上,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据数据,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人,增速为27.1%;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4858亿元,增速达5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野蛮生长过后,在线教育市场问题逐渐显现,同时在“双减”政策的落地下在线教育业务缩减,增长步伐放缓。据数据,2021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为5130.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在线教育行业竞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在线教育课程分为综合类、K12、语言类、职业教育类、素质教育类、早教类、高等教育类、教育服务类,目前我国在线教育以教育服务和职业教育为主。根据网经社发布的在线教育百强榜,2021年职业教育和教育服务两大类型的企业上榜数量最多,分别有28家和21家。随着“双减”政策落地,K12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减少至867.4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K12赛道受挫,相关企业开始转型职业在线教育,在国家利好政策加持下,职业教育成为在线教育新的增长点,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部分在线教育相关企业布局职业教育领域情况一览
企业名称 | 布局情况 |
高途集团 | 聚合了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教资、留学、管理、医疗等多类型职业教育业务 |
作业帮 | 开设了实用英语、教师、财会、公考等主流职教品类 |
十方融海梨花教育 | 聚焦成人职业技能培养,创新性在声音培训、写作培训等多种职业培训上赋能行业与个人的互联网新职业在线教育平台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在线教育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27起,其中职业在线教育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排名第一,为38起,占比29.92%。K12在线教育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排名第六,为8起,仅占比6.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在线教育行业前景
从2016-2021年行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在线教育总体上增长稳定。尽管主体K12在线教育规模受双减影响下降,但随着用户在线付费意识逐渐养成以及职业在线教育发展,预计未来3-5年我国在线教育仍将保持增长,2026年将超14000亿元。

0 评论